在修補之前,我們先說一下銹蝕混凝土結構修補基本原理。
針對產生鋼筋銹蝕破壞的混凝土結構,對應不同的劣化發展階段-潛伏期、發展期、加快和劣化期可以采取不同的處理措施。實踐經驗表明,處理的時刻越早,比如當混凝土內的鋼筋尚未開始發生銹蝕或剛剛開始發生銹蝕(對應混凝土結構尚處于潛伏期或發展期),此時進行處理所需進行的處理措施越簡單,所需的費用成本也低,處理后結構的長期耐久性效果也越好;反過來,進行處理得越晚(對應混凝土結構已經進入加速期或劣化期),所需進行的處理措施越復雜,處理的工程量、費用成本也越高,并且處理后結構的長期耐久性仍不容易得到保證。所以,一旦發生混凝土結構出現銹蝕的跡象后及時進行處理是非常關鍵的。但是,人們往往容易忽視混凝土結構出現的早期銹蝕劣化跡象,等到出現結構承載力安全問題必須進行修復和加固時,混凝土中鋼筋的銹蝕往往都到了比較嚴重的地步。
局部修復法的原理是通過對已發生鋼筋銹蝕部分混凝土保護層的去除、鋼筋表面除銹,然后覆以高堿性的優質修復材料對結構進行修補和復原,使得混凝土內的鋼筋重新恢復到鈍化狀態。如果局部修補法能夠將已劣化的混凝土作比較徹底的清除,則也能達到較好的修復效果。局部修復法具有針對性強、施工速度快、操作簡單、易行、成本較低等優點,以及不需要專業的操作機具和復雜的電化學知識的原因,受到施工現場的普遍歡迎和應用。但是,局部修復法的缺點是如果處理不當,往往會導致新的銹蝕發生,使得修復效果大打折扣。
全面修復法是把所有銹蝕破壞的混凝土全部清除,對鋼筋除銹、防護后重新澆筑混凝土或其他修復材料。
這兩種修復方法中方案和材料的選擇,直接影響最終修復的效果。還有修補后的外觀色差處理以及預防保護處理同樣重要。